装机吧 - 系统装机大师 最简单易用的系统重装工具,让我们一起装机吧!支持 Windows XP、7、8、 10 原版镜像安装。支持 U 盘 PE 制作、PE 联网等多种功能选择。
  • 立即下载
  • 已下载:1000000+
    版本:12.6.48.1900 | 大小:31MB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装系统
您的位置:首页 > 重装系统
红手指东野圭吾(东野圭吾小说在线阅读免费)
装机吧 2023年02月19日 19:10:27

东野圭吾的《红手指》讲述了什么?

《红手指》是东野圭吾“加贺恭一郎系列”的第7部小说。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惊喜程度远远超乎我的预期,豆瓣网友也给予了8分的认可。这本书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有剧透)

辛苦工作了一天的前原昭夫,没有急着下班回家,反而做起了下个星期的会议资料。约同事喝酒失败,心里唉声叹气道:“看来只能回家了。”就在此时,妻子八重子久违的拨通了丈夫前原昭夫的电话,催促丈夫赶紧回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前原昭夫回到家中,发现八重子仿佛老了几十岁。妻子不允许丈夫开灯,一直催促丈夫拿着手电筒到院子查看情况:原来未成年的恋童癖儿子错手掐死了一个小女孩。

“儿子现在在哪里?”前原昭夫颤抖的询问。

“在楼上打游戏。”八重子冷漠的回应。

“这个时候还有心情打游戏?”前原昭夫愤怒了。

“儿子也受到了惊吓,不要责备儿子。”八重子开始哀求。

让我们将视角拉回以前:前原昭夫是一名普通工薪阶层员工,与八重子是通过上司介绍相识,二人相处平淡,没有很喜欢,也没有大矛盾,八重子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二人就这样结婚了。婚后生活并不如意,八重子无法与长辈和睦相处,所以夫妻二人一直在外面租房。直到丈夫父亲去世,二人贪恋大房子的舒适,接受了与母亲同住的建议。八重子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不照顾老人,也不负责家务,丈夫一有不满,八重子便开始抱怨丈夫没有尽到照顾家庭的责任,孩子也不管教,在外面还有别的女人。

前原昭夫除了需要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回到家还得接受妻子的抱怨,身体和精神饱受折磨。筋疲力尽的他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逃避。

前原昭夫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直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事情竟然会演变成今天这个地步。强势的八重子外强中干,在这个时候忽然交出大权,让前原昭夫主持大局。

前原昭夫用单车把小女孩的尸体转移到了附近的公园厕所,制造假象撇清嫌疑。无奈加贺侦探观察力惊人,迅速侦破案件,前原昭夫不得不急中生智,转变策略,让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承担所有罪行。

事实是:母亲并没有患老年痴呆症,苦于家庭冷暴力,不得不装疯卖傻,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结局:前原昭夫意识到了自己所有的过错,悔恨不已。

阅读完这个故事,触动我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这种家庭模式,不正是当下很多家庭当中存在的问题吗?

很多年轻人会觉得,结婚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两个人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八重子并不是一个让人夸奖的好儿媳,甚至可以直接说,这是一个坏儿媳。不尊重长辈,切断丈夫与父母的联系,不让长辈接触子孙,直至丈夫父亲去世,可以享受大房子的舒适,才同意与婆婆同住。

住进大房子之后,即使是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斤斤计较:吃的是超市的速食食品,家庭环境一团乱,更不用说照顾婆婆。

八重子在这个家里肆意妄为,除了儿子这块心头肉,其他都不重要,不接受任何人的干涉和批评。

都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母亲这样做,孩子能学好吗?无法理解八重子的脑回路,自己不让丈夫尽孝,难道还奢望孩子长大后能照顾自己?

前原昭夫为现状痛苦不已:教育孩子不成反而被妻子教育;知道父母对自己好,可是也没有为父母做些什么的强烈想法;本来对妻子八重子就没有很深的感情,现在更多的是讨厌,不是很想见到这个女人,转而投入其他女人的温柔乡,以逃避眼前的困境。

其实我并不是很清楚,明明没有结婚的想法,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难道只是因为,别人都结婚了,自己也得和别人一样,是一名丈夫,一位父亲,不想做异类吗?

通过前原昭夫这个角色,我们可以看到当下一些中年男人身上的哪些影子?

丈夫角色:

虽然八重子并不是一位好妻子,但是有家务必须由妻子负责的规定吗?为什么家里面没人打扫,前原昭夫就不能打扫呢?前原昭夫是一名上班族,八重子也有上班,两个人都在赚钱养家,共同承担家务也是合理的,不是吗?

妻子和前原昭夫讨论孩子的恋童癖倾向,前原昭夫觉得烦,装作没听到,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推给妻子。孩子是一名男孩,父亲自然会比母亲更加了解孩子,即使之前因为想要管教孩子被妻子阻拦,前原昭夫也应该积极的与妻子沟通,而不是置之不理,最后互相推卸责任。

儿子角色:

因为妻子不想与长辈同住,家庭矛盾十分尖锐,身为儿子,不想照顾老年痴呆症的父亲,让母亲一个人照顾,利用妻子当挡箭牌,夫妻俩到外面租房子。后来与母亲同住,对母亲依旧不闻不问,只顾自己享受大房子的益处。得知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也只是当作一个消息,没有任何的想法和行动。

父亲角色:

儿子一有什么问题需要向父亲求助,父亲的第一反应永远是责怪:“你又给我惹什么麻烦了?”父亲的不闻不问让儿子内心极度自卑,为人孤僻,性格暴躁,缺乏责任和担当,一遇到事情就想着逃避。

父母的不合成为了孩子利用的武器,一旦孩子做错事情,立刻求助母亲,通过利用父母亲关系不合的矛盾错开了父子矛盾的源头。

时间久了,问题越来越多,孩子越来越难管教,索性置若罔闻。

在书籍《现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中,作者David Tensen 认为,一个好爸爸具备3种品质:

1.       有爱;

全世界人心中最根本的组成部分是爱,但这也是最常受到伤害的部分。我们被爱的方式决定我们爱人的方式,尤其是我们如何向家人和亲人表达爱。我们甚至可能学会为了得到爱而给予爱,而当得不到想要的回报时,我们会感到被离弃、遭拒绝、受忽视。

请认真思考下面3个问题:

爱是什么?

爱对你意味着什么?

爱是如何展现的?

2.       让人感到安全;

一个好爸爸知道自己不完美,别人也不完美;懂得界线,让孩子感到平和;没有城府,没有理由怀疑好爸爸;尊重孩子的核心利益,得到孩子的信任。

3.       诚实。

一个好爸爸必须24小时都保持诚实,不管场景是职场还是家庭,都应该做到表里如一,而不是在单位和蔼可敬,在家却是一只野兽。

父亲与母亲在孩子生命中都同等重要,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职责:

母亲的职责是通过爱与哺育,将平和与平衡带给孩子。

父亲的职责是培养孩子健康的自我意识,使其拥有健全独立的身份感,把孩子带入成人的世界。没有人能取代父亲塑造孩子的性格与人格,并将孩子引向光明前程。

孩子与父亲建立依恋,需要父亲的帮助和鼓励,使孩子健康地进入少年、青年与成年时期的各阶段。很多父亲却在孩子这个人生阶段常常缺席,或是未曾意识到他们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正如《红手指》中的前原昭夫。

男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是顾家。妻子、孩子、亲戚和客人都需要我们重视并分配时间。在家中建立一个氛围文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家庭。父亲带给孩子心灵上的肯定应该是:你的存在本身已让我很满足,我为你感到自豪。

公zhong号:焱森垚

红手指——东野圭吾

在长篇小说中,《红手指》算是很短的一篇了。看完它,我只用了一个小时。

和我看过的日本小说一样,给我的感觉都是很平实的语言,一点都不华丽!即使是在描述八重子和前原韶夫在得知儿子杀人时的恐惧,也用的朴实无华的词藻,如果不是对恐惧、矛盾、愧疚、忐忑的心理入木三分的描述,我几乎要以为,在作者看来,杀人及隐瞒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儿了。

在看的过程中,特别是抛尸那段,让我整个人随着情节时而毛骨悚然,时而谴责难安,仿佛藏尸的那个人是我。这是我觉得东野圭吾厉害的地方,他没有过分渲染什么东西,只是仿佛旁观者般,娓娓道来整个过程,却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才是一代写作大师真正厉害的地方!

在书中,出去最吸人眼球惊心动魄的地方,作者大概想反应日本普通家庭的困难经。克子与其算不得明正言顺的丈夫。加贺的一家,前原的一家,及八重子对儿子的教育。这都反应出了日本家庭关系的现状。

八重子对婆婆公公的冷漠无情,对孩子的过分宠溺。韶夫对爸妈的漠视及在老婆面前的软弱,出轨和对儿子教育的不负责,以及后来该报警时不报警甚至诬陷母亲时的无主见无底线。这都是导致最后悲剧发生的原因,八重子的不孝顺,直接言传身教给直巳,韶夫的软弱不负责任也影响着直巳。可以说,直巳的自私冷漠,以及遇事逃避,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父母。

母亲前原是小说最大的伏笔。最后她的暗示算是为孩子做的最后一点事,拉他迷途而返。她的假痴呆,以及对丈夫无微不至的照顾,对儿媳无止境的迁就,都是在为这个家贡献,企图用爱维系着这个早已人心离异的家。

家和才万事兴!

东野圭吾《红手指》:无节制的溺爱,是悲剧的源泉

东野圭吾作品众多,以悬疑为主,展开对生命和人性的探讨。《红手指》这部小说发表于2011年,通过一个案件,体现出人性中的“恶”,也对“亲情”的缺失做出了灵魂拷问。

故事从案件开始,到隐瞒案件,再到最后的让老母亲顶罪,全程都透露着家庭关系的冷漠。对待父母的决绝,和对儿子的溺爱,两者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心寒。

自古以来,孝字当先。小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大到论语中的不可不知也,孝道是人之根本。

连鲁迅大师都曾说过: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

但在《红手指》这本书里,却看到了孝道的丧失,这种丧失令人发指。故事案件很普通,破案经过很精彩,但让人毛骨悚然的却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亲情丧失后的极端行为。

一个平常的下午,昭夫被妻子八重子的电话打破了平静。妻子惊恐地告诉他,家里出了事,是很严重的大事。

昭夫赶到家,发觉家里的氛围很是奇怪,大门紧锁,室内昏暗,昭夫在八重子的指引下,看到了院内的尸体,一个七岁小女孩的尸体。

这是案件的开始。昭夫的儿子直巳领女孩来家里玩,女孩反抗,直巳就把她掐死了。但儿子被八重子过分娇惯,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窝在房间里打 游戏 ,连父亲的质问,他都懒得回答。

昭夫准备报警,却被八重子阻拦: “他要是去了监狱,一辈子就毁了。”

在她的以死相逼之下,昭夫妥协了,改变了策略,准备先转移尸体,起码拖延案情进展。半夜两点,昭夫把小女孩尸体装进纸箱,这时老母亲政惠却走到院里看天空,还嘟囔着天气真好,母亲痴呆了,早已经开始胡言乱语。

他用自行车把尸体推进了银杏公园,把她搬进了男厕所里的隔间里,放好之后,他突然发现女孩背后沾上了一些草,肯定是自家院里的草坪。昭夫为了消除痕迹,拼命地去摘掉那些草,扔进马桶,又消除掉地面上自行车轮胎的痕迹。做完这一切,他早已累到虚脱,心理防线更是不堪一击。

他也曾想着报警,给死者家庭一个交代,但为了儿子的将来,最终选择了掩饰。作为父亲,他也想象到女孩家里父母焦急的神情,但为了自己,他失去了做人的底线。

人性经不起试探,昭夫表面上也许像个君子,但内心深处的恶意,在案件发生后显示出来。

然而,这样的掩藏,又能瞒过多长时间呢?第二天天一亮,就有人报警了,警察赶到了银杏公园,找到了尸体,开始调查案件。

这次的案件调查,和东野圭吾的一贯风格一样,有推理,有悬疑,这次的破案人是加贺警察,思维缜密,头脑清晰。

警察终于登门了,要检验草坪上的草,昭夫应付过去了,警察一家家排查,寻找嫌疑人,而昭夫和八重子也在家里商量对策,昭夫一直提议让儿子去自首,每次都被妻子驳回,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个丧尽良心的好办法。

他们把杀人过错推给痴呆母亲,反正她脑子不清醒。

可是,他们的谎言在加贺警官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加贺一下子就识破了,在昭夫妹妹春美的配合下,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加贺佯装要把老母亲带进监狱,临行前,要带点她的珍贵之物,是一本相册。相册里是昭夫小时候的照片,母亲虽然痴呆了,却依然把这些当成宝贝。

而他呢,竟然要把母亲送进监狱去顶罪。

最后,加贺用手铐铐着老母亲,指挥昭夫去寻拐杖,母亲扶着拐杖,拐杖上的风铃叮铃叮铃地响着,昭夫此刻才注意到铃铛上的木片是自己小学毕业时候做的,母亲却珍藏到现在,而此刻呢,他做了些什么啊?

最后的一点良知被唤醒,他终于说出了实情。

而加贺警官也告诉昭夫,自从看到政惠的红手指,他就怀疑了,尸体上根本没有红色痕迹,排除了老母亲是凶手的可能。

然而,更触目惊心的真相在后面,老太太根本没有痴呆,她的痴呆是假装的,之所以要用一支口红打破他们的计划,就是她听过儿子儿媳的阴谋后,想到的一个谋略,想用这个方法唤醒昭夫。

好好的母亲,为什么要装痴呆呢?

儿媳冷漠决绝,儿子也变得疏远陌生,孙子自然也觉得祖母肮脏无趣, 一家人都不关心她,她为了给自己打造一个独立的世界,就故意装痴呆,只有晚上女儿春香来的时候,她才是真实和幸福的。

那么,当自己儿子和儿媳商量着让她顶罪的时候,她什么都听见了,什么都看见了,谁能懂,那一刻她的内心是如何悲伤和愤怒?

自己辛苦抚养大的孩子,不仅不孝顺,还想着嫁祸自己,何等残忍和心酸。

政惠本来可以把什么都说清楚,却一直在等着儿子觉醒,如果他看到了相册,拿起了拐杖,都不能唤醒他内心残存的那点良心的话,那真的是令人绝望了。

还好,昭夫没有丧失最后一点良知,他的内心也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鞭打和折磨,最终,他心理防线被攻克。案件的最后,当然是抓住了真凶,犯错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这本书中,我们应该看得出,八重子是一个极不孝顺的儿媳,甚至是一个坏儿媳,男主昭夫自从和妻子八重子结婚之后,和父母的关系就一直在恶化。

因为一句 育儿 观念不一样,八重子和婆婆政惠发生了争执,直接抱着儿子离家,此后,她再也没有迈进公婆的家门。昭夫为了照顾妻子情绪,也渐渐不和父母走动,就算去了,也是独自一人,老人们想念孙子,想见见孙子都不行,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七年。

七年后,昭夫的父亲生了重病,得了老年痴呆。八重子拒绝照顾,昭夫每次也只是敷衍了事,照顾病人的重任就落在了老母亲身上。

直到父亲去世,昭夫也没有尽过自己的责任,内心甚至觉得,父亲去世是一种解脱。而母亲又摔伤了腿,无法再独立生活,他们才搬到这里。

八重子为了得到老母亲这个独门小院,搬来的那天,生平第一次给了政惠笑脸,此后,八重子对政惠冷若冰霜,百般嫌弃。

那作为儿子,为什么就能容忍自己妻子这样对待父母呢?

也许很残忍,真相就是:妻子所做的,大概是他内心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还没有触及他的底线。 因为他同样觉得照顾生病的父亲很麻烦,和母亲同住也很琐粹和厌烦,就算把这次杀人事件嫁祸在母亲身上,也比让儿子去坐牢好得多。

我们有句俗语:“娶了媳妇忘了娘。”虽然有些片面和极端,但很大程度上,儿媳对公婆的态度里,都含着儿子默认的成分。如果妻子的不孝行为严重违背了丈夫的做人准则,那丈夫必然会抗拒,会出面维护父母。相反,如果他默不作声,那真相就很扎心了。

此次案件中,直到最后警官破案,凶手直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一直在埋怨父母没有处理好,让自己暴露了。

这个溺爱孩子的母亲,真是走火入魔了,从案件发生,没有对儿子说一句指责的话,到最后还要因为真相暴露,向儿子道歉。

无节制的溺爱,才是悲剧的源泉。

一个初三的学生,年纪不过十五六岁,却因为母亲八重子的无边宠溺,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父母的尊敬。

昭夫对待父母的态度,八重子对待婆婆的冷漠,早已无声地传达给了儿子直巳,在他的意识中,父母不需要尊重,也不值得重视,所以他才可以对父母大叫大喊,甚至在杀了人之后,还没有一丝反思,这样的家庭教育,真是失败得一塌糊涂。

当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转化成溺爱的时候,悲剧就开始了。 她为孩子准备了一切,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这种溺爱会误导孩子,不管我做了什么,都有父母为我承担,哪怕是杀了人,也要父母想办法掩盖过去。

凶手直巳的教育失败,必然是昭夫和八重子的错误,那么,昭夫的教育失败,是不是也是母亲政惠曾经的溺爱所导致呢?这一家三代人的悲剧,好像无人幸免,然而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他们都在为自己错过的曾经,付出代价。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也有传承的因果,你怎么样对待父母,也就意味着将来,你的孩子怎么对待你。

从东野圭吾《红手指》看家庭关系

       

        自从读了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便一发不可收拾的迷上了东叔系列。可以说每一本都会引发思考,用书评语即“直击心灵”、“直指人心”。

        《红手指》是东野圭吾的“加贺探案集”第七部。加贺探案集有把推理凶手的结论交给读者费脑子后又反转剧情的,有一开始就点明了案件的凶手和作案过程却在结尾处戳中泪点的。这本属于后者,薄薄一本一天就可以读完,剧情简单无需烧脑,但是读完合上书,久久的感动。不愧为“ 后10页的虐心故事” 。

故事情节简单剧透:

《红手指》

时间:事发在傍晚时分。

地点:前原昭夫家。

人物:前原昭夫、八重子、前原直巳、前原政惠(人物关系,前原直巳为前原昭夫与八重子的儿子。前原政惠为昭夫的母亲)

起因:前原直巳在家掐死了一个女孩。

经过:为了掩埋儿子的罪行,昭夫和八重子联合起来捏造了个谎言——把罪行嫁祸于患有“痴呆症”的母亲政惠。而母亲为了让儿子迷途知返,悬崖勒马,一直用自己的行动来暗示警方,自己不是凶手。

结果:警方通过政惠的红手指识别了案件的破绽,找到真正的凶手。

        除情节与悬念之外,这本书人物心理和人性的探索依旧是一大看点。我就读本书后关于“爱”想到以下几点:

        1.夫妻之爱

        “昭夫和八重子已结婚十八年了。他通过上司的介绍认识了八重子,交往一年后结的婚。两人的爱情并非刻骨铭心,只是双方都没有更适合的对象,也没有分手的理由,女方又即将超出适婚年龄,才不得不结婚。”——多么无奈的句子,而这又是当今多少男女的真实写照。婚后妻子经常因为家庭琐事发火抱怨,而且情感全部投入孩子身上,夫妻二人更没有交流。昭夫除了工作就是去喝酒 ,一段时间甚至有了婚外情。

        2.父子之爱

        他爱儿子直巳,否则也不会为之铤而走险。但昭夫总是在逃避身为人父的责任,在儿子需要交流沟通时不是粗暴对待就是闭目塞听。结果,他也就无法认识自己的儿子,更别提互相尊重。

        3.母子之爱

        他也应该爱母亲郑惠,否则不会有最后的良心发现。然而他却把年迈的母亲视为累赘,漠不关心,连她的老年痴呆是装的都懵然不知。昭夫对母亲也有母子亲情,可惜这种亲情已经被家庭、工作、生活的重重阴影笼罩。他依旧逃避责任,视母亲为累赘包袱,他对母亲的关心和尊重只是流于表面,心里却避之不及。

        总之,昭夫是一个只懂逃避的男人,凡是追求的是所谓的”顺其自然‘’,欣然的接受被迫的选择,而不愿在事情出现时将之扼杀至所谓的摇床;当老婆与老妈产生摩擦时,仍旧选择逃避,甚至默认媳妇扼杀爷爷奶奶看孙子的权利,自此,祖孙三人,形同陌路。也为今后儿子畸形的心理埋下了伏笔。

        八重子,一个自私无德的女人,婚后选择了自租房,过上了二人世界,当公公犯病痴呆,仍旧选择无视,任由同样年迈的婆婆照料;在公公过世后,仍旧不愿承担起儿子媳妇儿的职责,直至婆婆摔断了腿,才搬回与之同住,其实心里怨倦了租住小屋的生活,想要搬回住上所谓的大房。

        八重子总是以抚养孩子直巳很累为名,对整个家都很不上心。整个月的食物都是从超市直接买来的,不去做像样的饭菜。草坪和卧室也不打理。昭夫和她常常为此吵架。

        八重子爱儿子,并自以为是个负责的母亲,然而她并不认识和尊重自己的儿子,只是一味表现出占有和宠溺,结果她对儿子的爱反而使后者成为一个孤僻、自我封闭、暴躁、逃避责任、不关心他人的“恶童”。

        归根结底,便是昭夫夫妻的“不懂爱”。 昭夫和妻子之间缺乏尊重,只是被家庭的责任束缚而已。这样的父母,教出来的儿子会是如何,家庭的精神危机可想而知。

            被溺爱变形的熊孩子

        直巳,一个初三的学生,喜欢玩杀戮型游戏、床头堆满的是DVD和黄色杂志、喜欢幼女,性格孤僻、易暴躁、没有朋友。这正是不正常的家庭关系造就出的熊孩子——一个被母亲宠溺、被父亲漠视的可怜娃,造成了他可谓【变态】的心理。他可以通过玩偶将一个七岁的孩子引诱的家中;杀死小女孩后将尸体拖到院子里不管等父母去处理;继续他的电脑游戏;他可以在父母质问他事情经过的时候,吼上一句”烦死了,我又不是故意的“”真烦人,和我没关系“,然后将父母赶出自己的一方”净土“。

        直巳最终被抓起来后说的那句:“……都怪父母!”我似乎感觉并不是因为他只是在怪罪自己变成这样都要赖父母的教育,而是觉得他被抓起来,父母最终没能保护好他而害他被警察抓走所以才去埋怨。他对于自己亲手掐死一个小女孩这件事根本没有任何的愧疚,就算害怕也只是害怕被警察抓走罢了,而这种自私懦弱不负责任的人格除了因为母亲常年溺爱的原因之外也来自父亲对他的影响。

        到底是谁,是什么原因,造就这个冷酷的凶手?到底是谁,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七岁的孩子走向了死亡?读者自有答案。

        一对孤独的老夫妻,茹苦养大的儿子与媳妇儿结婚搬离了从小长大的家;因为与媳妇儿的摩擦,被剥夺了与孙子见面的机会,在爷爷离去的时候,出现的只是个名义上的孙子;因为与儿媳的矛盾,在老伴离去后,独自一人的老人选择装成痴呆,以维护自己的一方清静;在听到儿子媳妇选择将自己推出承担罪责时,希望孩子能够迷途知返,为孩子铺下了后路。

        政惠又何尝不是用装痴呆的方式逃离那个绝望的家庭,以为和死去的痴呆老伴选择死亡的方式一样,两人就能“对话”了。加贺曾冷静地说过:一个人怎么死,关键在于他是怎么活的。

        令人庆幸而感动的是本书中不仅揭露了“无爱”之症状,更给出了“有爱”之理念。

        冷静有爱的侦探加贺

        加贺不仅是细致的观察者、冷静的推理者,更是深沉的爱者。正因此,让他在老妇人的眼神对视中看出了破案的关键,让她的亲生儿子自愧弗如。也因此,让他最终令昭夫悬崖勒马,重新发现了自己的良知。

        尊重懂爱的儿子加贺

        本书的另一条暗线通过加贺于父亲隆正的一段恩怨,让我们深入看这个男人看似无情外表下细腻的内心。他尊重自己的父亲,如同尊重棋盘对面的对手;他懂得自己的父亲,理解他的痛苦与遗憾;他为了信守一个承诺,甘愿承受他人的误解和责难;他更关心自己的父亲,即使这关心要百般隐藏……

加贺在棋盘上落下棋子,然后回头看看父亲,笑了,“将得好,爸爸赢了。太好了 ”

——昭夫只专注自身,夫妻关系不和谐,将家庭视为压力来源,这对父子最终走向情感的陌路几乎是可以预见的。而加贺的人性之光就在于他的体验,醒悟,宽容与接受。

        这是个古往今来始终探讨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其虚幻不清,有人认为其不可言传。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曾提出爱情三角论:亲密、激情、承诺,广为人知。只是其针对的主要是男女情爱,而不适用于亲情之爱。相比之下,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对爱的分析更加“广义”。他给出的爱的四要素便是:关心、责任、尊重、认识。对比前原一家的情境,可以说他们问题的症结便在于这些要素的缺失。加贺的爱,其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东野所描绘的灰暗阴沉的人性天空,给人以善意与美好的无限憧憬和希望。

        这部作品可以和《祈祷落幕时》连起来看,先看《祈祷落幕时》会对加贺的家庭背景有更深刻的了解。 东野圭吾的书永远会让人体验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他的文字没有拖沓,没有浮华,字字句句的关联都是为了营造最后那几页的感人结局。这种震撼是不会被忘记的,东野的书就有这样的神奇幻力。

喜欢22
热门搜索
相关视频
装机吧在线重装 Window 11 教程
装机吧在线重装 Window 10 教程
猜你喜欢
小米手机做电脑的摄像头(小米手机可以..
2023/02/17
天翼云会议下载(腾讯会议下载安装)..
2023/02/10
u盘操作系统_详细教您怎么把系统装进U..
2018/03/01
手把手教你如何用u盘重装系统..
2019/02/22
车载安卓盒子刷机(车载安卓屏刷机)..
2023/02/15
windows7下载手机版本(windows7旗舰版..
2023/02/13

红手指东野圭吾(东野圭吾小说在线阅读免费)

分类:重装系统    发布时间: 2023年02月19日 19:10:27
播放 2023年02月19日 19:10:27
东野圭吾小说在线阅读免费

东野圭吾的《红手指》讲述了什么?

《红手指》是东野圭吾“加贺恭一郎系列”的第7部小说。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惊喜程度远远超乎我的预期,豆瓣网友也给予了8分的认可。这本书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有剧透)

辛苦工作了一天的前原昭夫,没有急着下班回家,反而做起了下个星期的会议资料。约同事喝酒失败,心里唉声叹气道:“看来只能回家了。”就在此时,妻子八重子久违的拨通了丈夫前原昭夫的电话,催促丈夫赶紧回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前原昭夫回到家中,发现八重子仿佛老了几十岁。妻子不允许丈夫开灯,一直催促丈夫拿着手电筒到院子查看情况:原来未成年的恋童癖儿子错手掐死了一个小女孩。

“儿子现在在哪里?”前原昭夫颤抖的询问。

“在楼上打游戏。”八重子冷漠的回应。

“这个时候还有心情打游戏?”前原昭夫愤怒了。

“儿子也受到了惊吓,不要责备儿子。”八重子开始哀求。

让我们将视角拉回以前:前原昭夫是一名普通工薪阶层员工,与八重子是通过上司介绍相识,二人相处平淡,没有很喜欢,也没有大矛盾,八重子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二人就这样结婚了。婚后生活并不如意,八重子无法与长辈和睦相处,所以夫妻二人一直在外面租房。直到丈夫父亲去世,二人贪恋大房子的舒适,接受了与母亲同住的建议。八重子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不照顾老人,也不负责家务,丈夫一有不满,八重子便开始抱怨丈夫没有尽到照顾家庭的责任,孩子也不管教,在外面还有别的女人。

前原昭夫除了需要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回到家还得接受妻子的抱怨,身体和精神饱受折磨。筋疲力尽的他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逃避。

前原昭夫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直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事情竟然会演变成今天这个地步。强势的八重子外强中干,在这个时候忽然交出大权,让前原昭夫主持大局。

前原昭夫用单车把小女孩的尸体转移到了附近的公园厕所,制造假象撇清嫌疑。无奈加贺侦探观察力惊人,迅速侦破案件,前原昭夫不得不急中生智,转变策略,让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承担所有罪行。

事实是:母亲并没有患老年痴呆症,苦于家庭冷暴力,不得不装疯卖傻,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结局:前原昭夫意识到了自己所有的过错,悔恨不已。

阅读完这个故事,触动我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这种家庭模式,不正是当下很多家庭当中存在的问题吗?

很多年轻人会觉得,结婚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两个人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八重子并不是一个让人夸奖的好儿媳,甚至可以直接说,这是一个坏儿媳。不尊重长辈,切断丈夫与父母的联系,不让长辈接触子孙,直至丈夫父亲去世,可以享受大房子的舒适,才同意与婆婆同住。

住进大房子之后,即使是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斤斤计较:吃的是超市的速食食品,家庭环境一团乱,更不用说照顾婆婆。

八重子在这个家里肆意妄为,除了儿子这块心头肉,其他都不重要,不接受任何人的干涉和批评。

都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母亲这样做,孩子能学好吗?无法理解八重子的脑回路,自己不让丈夫尽孝,难道还奢望孩子长大后能照顾自己?

前原昭夫为现状痛苦不已:教育孩子不成反而被妻子教育;知道父母对自己好,可是也没有为父母做些什么的强烈想法;本来对妻子八重子就没有很深的感情,现在更多的是讨厌,不是很想见到这个女人,转而投入其他女人的温柔乡,以逃避眼前的困境。

其实我并不是很清楚,明明没有结婚的想法,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难道只是因为,别人都结婚了,自己也得和别人一样,是一名丈夫,一位父亲,不想做异类吗?

通过前原昭夫这个角色,我们可以看到当下一些中年男人身上的哪些影子?

丈夫角色:

虽然八重子并不是一位好妻子,但是有家务必须由妻子负责的规定吗?为什么家里面没人打扫,前原昭夫就不能打扫呢?前原昭夫是一名上班族,八重子也有上班,两个人都在赚钱养家,共同承担家务也是合理的,不是吗?

妻子和前原昭夫讨论孩子的恋童癖倾向,前原昭夫觉得烦,装作没听到,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推给妻子。孩子是一名男孩,父亲自然会比母亲更加了解孩子,即使之前因为想要管教孩子被妻子阻拦,前原昭夫也应该积极的与妻子沟通,而不是置之不理,最后互相推卸责任。

儿子角色:

因为妻子不想与长辈同住,家庭矛盾十分尖锐,身为儿子,不想照顾老年痴呆症的父亲,让母亲一个人照顾,利用妻子当挡箭牌,夫妻俩到外面租房子。后来与母亲同住,对母亲依旧不闻不问,只顾自己享受大房子的益处。得知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也只是当作一个消息,没有任何的想法和行动。

父亲角色:

儿子一有什么问题需要向父亲求助,父亲的第一反应永远是责怪:“你又给我惹什么麻烦了?”父亲的不闻不问让儿子内心极度自卑,为人孤僻,性格暴躁,缺乏责任和担当,一遇到事情就想着逃避。

父母的不合成为了孩子利用的武器,一旦孩子做错事情,立刻求助母亲,通过利用父母亲关系不合的矛盾错开了父子矛盾的源头。

时间久了,问题越来越多,孩子越来越难管教,索性置若罔闻。

在书籍《现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中,作者David Tensen 认为,一个好爸爸具备3种品质:

1.       有爱;

全世界人心中最根本的组成部分是爱,但这也是最常受到伤害的部分。我们被爱的方式决定我们爱人的方式,尤其是我们如何向家人和亲人表达爱。我们甚至可能学会为了得到爱而给予爱,而当得不到想要的回报时,我们会感到被离弃、遭拒绝、受忽视。

请认真思考下面3个问题:

爱是什么?

爱对你意味着什么?

爱是如何展现的?

2.       让人感到安全;

一个好爸爸知道自己不完美,别人也不完美;懂得界线,让孩子感到平和;没有城府,没有理由怀疑好爸爸;尊重孩子的核心利益,得到孩子的信任。

3.       诚实。

一个好爸爸必须24小时都保持诚实,不管场景是职场还是家庭,都应该做到表里如一,而不是在单位和蔼可敬,在家却是一只野兽。

父亲与母亲在孩子生命中都同等重要,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职责:

母亲的职责是通过爱与哺育,将平和与平衡带给孩子。

父亲的职责是培养孩子健康的自我意识,使其拥有健全独立的身份感,把孩子带入成人的世界。没有人能取代父亲塑造孩子的性格与人格,并将孩子引向光明前程。

孩子与父亲建立依恋,需要父亲的帮助和鼓励,使孩子健康地进入少年、青年与成年时期的各阶段。很多父亲却在孩子这个人生阶段常常缺席,或是未曾意识到他们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正如《红手指》中的前原昭夫。

男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是顾家。妻子、孩子、亲戚和客人都需要我们重视并分配时间。在家中建立一个氛围文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家庭。父亲带给孩子心灵上的肯定应该是:你的存在本身已让我很满足,我为你感到自豪。

公zhong号:焱森垚

红手指——东野圭吾

在长篇小说中,《红手指》算是很短的一篇了。看完它,我只用了一个小时。

和我看过的日本小说一样,给我的感觉都是很平实的语言,一点都不华丽!即使是在描述八重子和前原韶夫在得知儿子杀人时的恐惧,也用的朴实无华的词藻,如果不是对恐惧、矛盾、愧疚、忐忑的心理入木三分的描述,我几乎要以为,在作者看来,杀人及隐瞒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儿了。

在看的过程中,特别是抛尸那段,让我整个人随着情节时而毛骨悚然,时而谴责难安,仿佛藏尸的那个人是我。这是我觉得东野圭吾厉害的地方,他没有过分渲染什么东西,只是仿佛旁观者般,娓娓道来整个过程,却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才是一代写作大师真正厉害的地方!

在书中,出去最吸人眼球惊心动魄的地方,作者大概想反应日本普通家庭的困难经。克子与其算不得明正言顺的丈夫。加贺的一家,前原的一家,及八重子对儿子的教育。这都反应出了日本家庭关系的现状。

八重子对婆婆公公的冷漠无情,对孩子的过分宠溺。韶夫对爸妈的漠视及在老婆面前的软弱,出轨和对儿子教育的不负责,以及后来该报警时不报警甚至诬陷母亲时的无主见无底线。这都是导致最后悲剧发生的原因,八重子的不孝顺,直接言传身教给直巳,韶夫的软弱不负责任也影响着直巳。可以说,直巳的自私冷漠,以及遇事逃避,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父母。

母亲前原是小说最大的伏笔。最后她的暗示算是为孩子做的最后一点事,拉他迷途而返。她的假痴呆,以及对丈夫无微不至的照顾,对儿媳无止境的迁就,都是在为这个家贡献,企图用爱维系着这个早已人心离异的家。

家和才万事兴!

东野圭吾《红手指》:无节制的溺爱,是悲剧的源泉

东野圭吾作品众多,以悬疑为主,展开对生命和人性的探讨。《红手指》这部小说发表于2011年,通过一个案件,体现出人性中的“恶”,也对“亲情”的缺失做出了灵魂拷问。

故事从案件开始,到隐瞒案件,再到最后的让老母亲顶罪,全程都透露着家庭关系的冷漠。对待父母的决绝,和对儿子的溺爱,两者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心寒。

自古以来,孝字当先。小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大到论语中的不可不知也,孝道是人之根本。

连鲁迅大师都曾说过: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

但在《红手指》这本书里,却看到了孝道的丧失,这种丧失令人发指。故事案件很普通,破案经过很精彩,但让人毛骨悚然的却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亲情丧失后的极端行为。

一个平常的下午,昭夫被妻子八重子的电话打破了平静。妻子惊恐地告诉他,家里出了事,是很严重的大事。

昭夫赶到家,发觉家里的氛围很是奇怪,大门紧锁,室内昏暗,昭夫在八重子的指引下,看到了院内的尸体,一个七岁小女孩的尸体。

这是案件的开始。昭夫的儿子直巳领女孩来家里玩,女孩反抗,直巳就把她掐死了。但儿子被八重子过分娇惯,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窝在房间里打 游戏 ,连父亲的质问,他都懒得回答。

昭夫准备报警,却被八重子阻拦: “他要是去了监狱,一辈子就毁了。”

在她的以死相逼之下,昭夫妥协了,改变了策略,准备先转移尸体,起码拖延案情进展。半夜两点,昭夫把小女孩尸体装进纸箱,这时老母亲政惠却走到院里看天空,还嘟囔着天气真好,母亲痴呆了,早已经开始胡言乱语。

他用自行车把尸体推进了银杏公园,把她搬进了男厕所里的隔间里,放好之后,他突然发现女孩背后沾上了一些草,肯定是自家院里的草坪。昭夫为了消除痕迹,拼命地去摘掉那些草,扔进马桶,又消除掉地面上自行车轮胎的痕迹。做完这一切,他早已累到虚脱,心理防线更是不堪一击。

他也曾想着报警,给死者家庭一个交代,但为了儿子的将来,最终选择了掩饰。作为父亲,他也想象到女孩家里父母焦急的神情,但为了自己,他失去了做人的底线。

人性经不起试探,昭夫表面上也许像个君子,但内心深处的恶意,在案件发生后显示出来。

然而,这样的掩藏,又能瞒过多长时间呢?第二天天一亮,就有人报警了,警察赶到了银杏公园,找到了尸体,开始调查案件。

这次的案件调查,和东野圭吾的一贯风格一样,有推理,有悬疑,这次的破案人是加贺警察,思维缜密,头脑清晰。

警察终于登门了,要检验草坪上的草,昭夫应付过去了,警察一家家排查,寻找嫌疑人,而昭夫和八重子也在家里商量对策,昭夫一直提议让儿子去自首,每次都被妻子驳回,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个丧尽良心的好办法。

他们把杀人过错推给痴呆母亲,反正她脑子不清醒。

可是,他们的谎言在加贺警官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加贺一下子就识破了,在昭夫妹妹春美的配合下,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加贺佯装要把老母亲带进监狱,临行前,要带点她的珍贵之物,是一本相册。相册里是昭夫小时候的照片,母亲虽然痴呆了,却依然把这些当成宝贝。

而他呢,竟然要把母亲送进监狱去顶罪。

最后,加贺用手铐铐着老母亲,指挥昭夫去寻拐杖,母亲扶着拐杖,拐杖上的风铃叮铃叮铃地响着,昭夫此刻才注意到铃铛上的木片是自己小学毕业时候做的,母亲却珍藏到现在,而此刻呢,他做了些什么啊?

最后的一点良知被唤醒,他终于说出了实情。

而加贺警官也告诉昭夫,自从看到政惠的红手指,他就怀疑了,尸体上根本没有红色痕迹,排除了老母亲是凶手的可能。

然而,更触目惊心的真相在后面,老太太根本没有痴呆,她的痴呆是假装的,之所以要用一支口红打破他们的计划,就是她听过儿子儿媳的阴谋后,想到的一个谋略,想用这个方法唤醒昭夫。

好好的母亲,为什么要装痴呆呢?

儿媳冷漠决绝,儿子也变得疏远陌生,孙子自然也觉得祖母肮脏无趣, 一家人都不关心她,她为了给自己打造一个独立的世界,就故意装痴呆,只有晚上女儿春香来的时候,她才是真实和幸福的。

那么,当自己儿子和儿媳商量着让她顶罪的时候,她什么都听见了,什么都看见了,谁能懂,那一刻她的内心是如何悲伤和愤怒?

自己辛苦抚养大的孩子,不仅不孝顺,还想着嫁祸自己,何等残忍和心酸。

政惠本来可以把什么都说清楚,却一直在等着儿子觉醒,如果他看到了相册,拿起了拐杖,都不能唤醒他内心残存的那点良心的话,那真的是令人绝望了。

还好,昭夫没有丧失最后一点良知,他的内心也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鞭打和折磨,最终,他心理防线被攻克。案件的最后,当然是抓住了真凶,犯错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这本书中,我们应该看得出,八重子是一个极不孝顺的儿媳,甚至是一个坏儿媳,男主昭夫自从和妻子八重子结婚之后,和父母的关系就一直在恶化。

因为一句 育儿 观念不一样,八重子和婆婆政惠发生了争执,直接抱着儿子离家,此后,她再也没有迈进公婆的家门。昭夫为了照顾妻子情绪,也渐渐不和父母走动,就算去了,也是独自一人,老人们想念孙子,想见见孙子都不行,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七年。

七年后,昭夫的父亲生了重病,得了老年痴呆。八重子拒绝照顾,昭夫每次也只是敷衍了事,照顾病人的重任就落在了老母亲身上。

直到父亲去世,昭夫也没有尽过自己的责任,内心甚至觉得,父亲去世是一种解脱。而母亲又摔伤了腿,无法再独立生活,他们才搬到这里。

八重子为了得到老母亲这个独门小院,搬来的那天,生平第一次给了政惠笑脸,此后,八重子对政惠冷若冰霜,百般嫌弃。

那作为儿子,为什么就能容忍自己妻子这样对待父母呢?

也许很残忍,真相就是:妻子所做的,大概是他内心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还没有触及他的底线。 因为他同样觉得照顾生病的父亲很麻烦,和母亲同住也很琐粹和厌烦,就算把这次杀人事件嫁祸在母亲身上,也比让儿子去坐牢好得多。

我们有句俗语:“娶了媳妇忘了娘。”虽然有些片面和极端,但很大程度上,儿媳对公婆的态度里,都含着儿子默认的成分。如果妻子的不孝行为严重违背了丈夫的做人准则,那丈夫必然会抗拒,会出面维护父母。相反,如果他默不作声,那真相就很扎心了。

此次案件中,直到最后警官破案,凶手直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一直在埋怨父母没有处理好,让自己暴露了。

这个溺爱孩子的母亲,真是走火入魔了,从案件发生,没有对儿子说一句指责的话,到最后还要因为真相暴露,向儿子道歉。

无节制的溺爱,才是悲剧的源泉。

一个初三的学生,年纪不过十五六岁,却因为母亲八重子的无边宠溺,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父母的尊敬。

昭夫对待父母的态度,八重子对待婆婆的冷漠,早已无声地传达给了儿子直巳,在他的意识中,父母不需要尊重,也不值得重视,所以他才可以对父母大叫大喊,甚至在杀了人之后,还没有一丝反思,这样的家庭教育,真是失败得一塌糊涂。

当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转化成溺爱的时候,悲剧就开始了。 她为孩子准备了一切,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这种溺爱会误导孩子,不管我做了什么,都有父母为我承担,哪怕是杀了人,也要父母想办法掩盖过去。

凶手直巳的教育失败,必然是昭夫和八重子的错误,那么,昭夫的教育失败,是不是也是母亲政惠曾经的溺爱所导致呢?这一家三代人的悲剧,好像无人幸免,然而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他们都在为自己错过的曾经,付出代价。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也有传承的因果,你怎么样对待父母,也就意味着将来,你的孩子怎么对待你。

从东野圭吾《红手指》看家庭关系

       

        自从读了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便一发不可收拾的迷上了东叔系列。可以说每一本都会引发思考,用书评语即“直击心灵”、“直指人心”。

        《红手指》是东野圭吾的“加贺探案集”第七部。加贺探案集有把推理凶手的结论交给读者费脑子后又反转剧情的,有一开始就点明了案件的凶手和作案过程却在结尾处戳中泪点的。这本属于后者,薄薄一本一天就可以读完,剧情简单无需烧脑,但是读完合上书,久久的感动。不愧为“ 后10页的虐心故事” 。

故事情节简单剧透:

《红手指》

时间:事发在傍晚时分。

地点:前原昭夫家。

人物:前原昭夫、八重子、前原直巳、前原政惠(人物关系,前原直巳为前原昭夫与八重子的儿子。前原政惠为昭夫的母亲)

起因:前原直巳在家掐死了一个女孩。

经过:为了掩埋儿子的罪行,昭夫和八重子联合起来捏造了个谎言——把罪行嫁祸于患有“痴呆症”的母亲政惠。而母亲为了让儿子迷途知返,悬崖勒马,一直用自己的行动来暗示警方,自己不是凶手。

结果:警方通过政惠的红手指识别了案件的破绽,找到真正的凶手。

        除情节与悬念之外,这本书人物心理和人性的探索依旧是一大看点。我就读本书后关于“爱”想到以下几点:

        1.夫妻之爱

        “昭夫和八重子已结婚十八年了。他通过上司的介绍认识了八重子,交往一年后结的婚。两人的爱情并非刻骨铭心,只是双方都没有更适合的对象,也没有分手的理由,女方又即将超出适婚年龄,才不得不结婚。”——多么无奈的句子,而这又是当今多少男女的真实写照。婚后妻子经常因为家庭琐事发火抱怨,而且情感全部投入孩子身上,夫妻二人更没有交流。昭夫除了工作就是去喝酒 ,一段时间甚至有了婚外情。

        2.父子之爱

        他爱儿子直巳,否则也不会为之铤而走险。但昭夫总是在逃避身为人父的责任,在儿子需要交流沟通时不是粗暴对待就是闭目塞听。结果,他也就无法认识自己的儿子,更别提互相尊重。

        3.母子之爱

        他也应该爱母亲郑惠,否则不会有最后的良心发现。然而他却把年迈的母亲视为累赘,漠不关心,连她的老年痴呆是装的都懵然不知。昭夫对母亲也有母子亲情,可惜这种亲情已经被家庭、工作、生活的重重阴影笼罩。他依旧逃避责任,视母亲为累赘包袱,他对母亲的关心和尊重只是流于表面,心里却避之不及。

        总之,昭夫是一个只懂逃避的男人,凡是追求的是所谓的”顺其自然‘’,欣然的接受被迫的选择,而不愿在事情出现时将之扼杀至所谓的摇床;当老婆与老妈产生摩擦时,仍旧选择逃避,甚至默认媳妇扼杀爷爷奶奶看孙子的权利,自此,祖孙三人,形同陌路。也为今后儿子畸形的心理埋下了伏笔。

        八重子,一个自私无德的女人,婚后选择了自租房,过上了二人世界,当公公犯病痴呆,仍旧选择无视,任由同样年迈的婆婆照料;在公公过世后,仍旧不愿承担起儿子媳妇儿的职责,直至婆婆摔断了腿,才搬回与之同住,其实心里怨倦了租住小屋的生活,想要搬回住上所谓的大房。

        八重子总是以抚养孩子直巳很累为名,对整个家都很不上心。整个月的食物都是从超市直接买来的,不去做像样的饭菜。草坪和卧室也不打理。昭夫和她常常为此吵架。

        八重子爱儿子,并自以为是个负责的母亲,然而她并不认识和尊重自己的儿子,只是一味表现出占有和宠溺,结果她对儿子的爱反而使后者成为一个孤僻、自我封闭、暴躁、逃避责任、不关心他人的“恶童”。

        归根结底,便是昭夫夫妻的“不懂爱”。 昭夫和妻子之间缺乏尊重,只是被家庭的责任束缚而已。这样的父母,教出来的儿子会是如何,家庭的精神危机可想而知。

            被溺爱变形的熊孩子

        直巳,一个初三的学生,喜欢玩杀戮型游戏、床头堆满的是DVD和黄色杂志、喜欢幼女,性格孤僻、易暴躁、没有朋友。这正是不正常的家庭关系造就出的熊孩子——一个被母亲宠溺、被父亲漠视的可怜娃,造成了他可谓【变态】的心理。他可以通过玩偶将一个七岁的孩子引诱的家中;杀死小女孩后将尸体拖到院子里不管等父母去处理;继续他的电脑游戏;他可以在父母质问他事情经过的时候,吼上一句”烦死了,我又不是故意的“”真烦人,和我没关系“,然后将父母赶出自己的一方”净土“。

        直巳最终被抓起来后说的那句:“……都怪父母!”我似乎感觉并不是因为他只是在怪罪自己变成这样都要赖父母的教育,而是觉得他被抓起来,父母最终没能保护好他而害他被警察抓走所以才去埋怨。他对于自己亲手掐死一个小女孩这件事根本没有任何的愧疚,就算害怕也只是害怕被警察抓走罢了,而这种自私懦弱不负责任的人格除了因为母亲常年溺爱的原因之外也来自父亲对他的影响。

        到底是谁,是什么原因,造就这个冷酷的凶手?到底是谁,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七岁的孩子走向了死亡?读者自有答案。

        一对孤独的老夫妻,茹苦养大的儿子与媳妇儿结婚搬离了从小长大的家;因为与媳妇儿的摩擦,被剥夺了与孙子见面的机会,在爷爷离去的时候,出现的只是个名义上的孙子;因为与儿媳的矛盾,在老伴离去后,独自一人的老人选择装成痴呆,以维护自己的一方清静;在听到儿子媳妇选择将自己推出承担罪责时,希望孩子能够迷途知返,为孩子铺下了后路。

        政惠又何尝不是用装痴呆的方式逃离那个绝望的家庭,以为和死去的痴呆老伴选择死亡的方式一样,两人就能“对话”了。加贺曾冷静地说过:一个人怎么死,关键在于他是怎么活的。

        令人庆幸而感动的是本书中不仅揭露了“无爱”之症状,更给出了“有爱”之理念。

        冷静有爱的侦探加贺

        加贺不仅是细致的观察者、冷静的推理者,更是深沉的爱者。正因此,让他在老妇人的眼神对视中看出了破案的关键,让她的亲生儿子自愧弗如。也因此,让他最终令昭夫悬崖勒马,重新发现了自己的良知。

        尊重懂爱的儿子加贺

        本书的另一条暗线通过加贺于父亲隆正的一段恩怨,让我们深入看这个男人看似无情外表下细腻的内心。他尊重自己的父亲,如同尊重棋盘对面的对手;他懂得自己的父亲,理解他的痛苦与遗憾;他为了信守一个承诺,甘愿承受他人的误解和责难;他更关心自己的父亲,即使这关心要百般隐藏……

加贺在棋盘上落下棋子,然后回头看看父亲,笑了,“将得好,爸爸赢了。太好了 ”

——昭夫只专注自身,夫妻关系不和谐,将家庭视为压力来源,这对父子最终走向情感的陌路几乎是可以预见的。而加贺的人性之光就在于他的体验,醒悟,宽容与接受。

        这是个古往今来始终探讨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其虚幻不清,有人认为其不可言传。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曾提出爱情三角论:亲密、激情、承诺,广为人知。只是其针对的主要是男女情爱,而不适用于亲情之爱。相比之下,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对爱的分析更加“广义”。他给出的爱的四要素便是:关心、责任、尊重、认识。对比前原一家的情境,可以说他们问题的症结便在于这些要素的缺失。加贺的爱,其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东野所描绘的灰暗阴沉的人性天空,给人以善意与美好的无限憧憬和希望。

        这部作品可以和《祈祷落幕时》连起来看,先看《祈祷落幕时》会对加贺的家庭背景有更深刻的了解。 东野圭吾的书永远会让人体验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他的文字没有拖沓,没有浮华,字字句句的关联都是为了营造最后那几页的感人结局。这种震撼是不会被忘记的,东野的书就有这样的神奇幻力。

栏目:重装系统 阅读: 2019/03/19
栏目:重装系统 阅读: 2016/10/11
视频教程 更多>>
重装系统 更多>>
win10 更多>>
win7 更多>>
win8 更多>>
装机吧一键重装系统

版权所有 © 2012-2020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