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配音(故事的配音)
- 分类:硬件教程 发布时间: 2023年02月07日 16:00:27
三个和尚是民间故事吗?
三个和尚不算是民间故事,而是动画作品。
《三个和尚》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0年上映的一部经典怀旧动画系列。
最最简单的故事,最最简单的线条,最最简单的形式,不但没有配音,连音乐都被精简成只剩几声木鱼声。但就是这种“留白”的狠劲儿,让人不舍得遗漏一个镜头。
获得记录:
1980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
1981年丹麦第四届欧登塞城国际童话电影节银质奖。
1982年西德第三十二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葡萄牙第六届爱斯宾诺国际动画电影节C组头奖。
1983年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儿童片特别奖。
1984年厄瓜多尔第六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奖特别。
牛郎织女一共有几个版本啊
牛郎织女的几个版本:
一、河南省南阳市伏牛山区
南阳牛郎织女传说是流传最久,最具有历史价值的传说。
河南省南阳市宝天曼伏牛山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古树参天,鸟兽群集,石人山南麓奇峰竞秀,满目涌翠,西峡龙潭沟瀑布群水石相依,风景独秀,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相传牛郎由于得到千年古牛的指点,与织女在这里相遇并相爱,从此过着和谐甜美的生活。他们生了两个孩子后,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凡后大怒,派下天兵捉拿织女,牛郎大哭。老牛却让牛郎披上自己的通灵牛皮追赶,牛郎忍痛照做,后登天去寻织女,为了纪念这个通人性的千年老牛,牛郎曾经住过的山就叫做伏牛山。
而在南阳市城南20里的宛城区溧河乡,有一个叫牛郎庄的自然村,与许多资料中关于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的记载相吻合。该村人也说,传说中的牛郎就是他们村的人,是一个叫孙如意的年轻人。牛郎织女的传说就源于此地。
在牛郎庄发掘出了“神牛冢”石碑,随后村中修建了牛郎织女像,一到七月初七这里就香火旺盛。
牛郎庄中祖辈流传下来的牛家宅,据说是牛郎曾经的居住地。
牛郎庄祖辈流传下来的饮牛坑,据说是牛郎当年放牛饮水的地方。这里无论是旱涝年份,该坑一直保持这个状态。
传说中的鹊桥所在地,据说该桥以前是石头桥,“文化大革命”中被毁,随后建碑纪念。
因为牛郎织女被拆散后,传说中织女的出生地史洼村还保留着和牛郎庄不通婚的习俗。
至于人物原型方面,相关人士指出,牛郎织女其实都是凡人,是地道的南阳人。牛郎是南阳城西二十里的桑庄人,织女是城南二十里史洼村(俗称织女村)人。织女私奔嫁给了牛郎,织女家人发现后把他们拆散了。牛郎寻找妻子来到史洼村附近住下,随后便形成了现在的牛郎庄。
如今每年七月初七,牛郎庄不仅传承着“炸巧果”、“乞巧”、“祭祀”等习俗,并且在这一天早上,老人还要把公鸡杀掉,怕它提前报晓而缩短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
每年的七月初七前后,白河东岸的牛郎庄及其周围村民,都要到牛郎庄烧香祭祀、祈福求子。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起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与人格化的结果,对此南阳也存在物证。上世纪70年代,在南阳白河西岸的白滩汉墓发掘出一块“牛郎织女星座”汉画像石,右边牛郎执鞭所牵之牛,从体态、神态及行走来看,无疑是经过驯化的耕牛——南阳黄牛;左下角织女的跽坐状,也是汉代妇女操机织布的劳动姿态。
《牛郎织女传说源自南阳》一文报道,引起了众多南阳及外地文化界知名人士、学者的关注。其间,郑州轻工学院副院长、民俗学专家陈江风教授,湖北襄樊市某高校学者杜汉华,河南历史学会会员白万献,南阳集邮协会副会长杜全山,著名作家二月河,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及南阳籍军旅作家夏廷献等,对“牛郎织女传说”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刘魁立特为“七夕起源地南阳”明信片题词:“民间传统节日是人民生活的美丽花朵”。著名作家二月河认为:“牛郎织女乃中国之爱神,中国之美神,中国人文之精神。”南阳应积极申报发源地,发掘“七夕”现代生活的内涵,让古老的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今年1月,借助“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南阳”明信片发行之际,二月河又亲笔题写了:“考证牛郎织女,构建和谐社会”。
2012年10月,南阳市文化局具体实施了“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南阳”的申报工作,最终成功,由此在文化上认定了"牛郎织女传说源于南阳"的说法。
二、山东省沂源县
天上银河 ,地上沂河。沂河的源头沂源三原:生命之源 沂水之源 情爱之源。
沂源县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原临沂地区,今淄博市,山东省最长的内陆河沂河发源于此,沂源因此而得名。沂源县是山东古人类发源地、山东屋脊生态高地、中国北方溶洞之乡和牛郎织女之乡。织女洞与牛郎庙,是中国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
据有关专家考证,《诗经》中周王朝的“大东”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横跨今山东临淄、曲阜一带,而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县正介于临淄和曲阜之间,在地理位置上是“大东”的核心地区。今天的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上的织女洞及与之隔河相望的牛郎庙,是一处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最为吻合的地方。其最初的修建时间可追溯到中国的唐代,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在国内同类资源中具有垄断性。
牛郎织女”的故事传遍天下,家喻户晓。出在哪里,却几乎无人知道。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考证,发现“牛郎织女”故事原来出在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
首先,当地有实景。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拥有中国内唯一一处传说与实地实景相对应并存有古建筑遗址的珍稀景观—建于唐代的织女洞和牛郎庙。二者隔沂河东西相对,一河两岸的山水格局,与天上“牵牛星-银河-织女星”遥相呼应,有着惊人的相似,形成了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独特景观。牛郎庙原先是一幢两层阁楼式建筑,后经多次重修,始具规模,建有三间正殿,青砖绿瓦,彩绘斗拱,建筑宏伟。庙内大殿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旁卧金牛塑像一尊。院内古柏参天,清幽别致。其中,“沂河”更是与“银河”绝妙谐音。
其次,居住有其人。牛郎庙旁边的村叫牛郎官庄, 村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孙”,与牛郎(孙守义)刚好同姓,这个村子明朝年间就有,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并历代传承牛郎织女故事,至今沿袭着养蚕、织布、取双七水等习俗。每至七夕节,牛郎官庄的妇女都会兴致勃勃的用纸折出金元宝,供奉在织女洞中。
第三,文献有记载。最早在西周的诗经小雅·大东篇就有:“跂(qi)彼织女”、“睆(huan)彼牵牛”的记载,据考察大东的位置是泰山以东,临淄、曲阜一带,而大东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
第四,石碑有见证。沂源县燕崖乡整个大贤山上的石碑非常的多,只是因为先前被破坏过,现存完好的为数不多,但是所有的石碑上所刻的内容,都与牛郎织女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有一块石碑,它对牛郎织女的记载是美且清晰的,这块石碑是嘉庆20年所立,石碑上面所刻的两首诗叫登织女台,作者是王松亭,诗的第三和第四句“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间”。非常形象的描写了在天成象、与地成形的意境。还有一块石碑“织女洞重楼记”是明万历七年(1579)所立。碑文记载说:“志云唐人过谷,闻洞内札札机声,以故织女名”,讲得就是织女的来历,意思是说在唐代时有人从此经过,听到洞内有札札的机杼声,以为织女在织布,所以就修建了此织女仙洞,碑文的第二句——“对岸并起牛宫,于是乎在天成象者,于地成形矣……”。
再者,据考证,牛郎织女景区内还有织女泉、织女台(天孙台)以及罕见的叶籽银杏、角度不整合面等自然和地质奇观,都与牛郎织女传说有关,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叶籽银杏,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叶籽银杏所结的果实是长在叶片上的。奇怪的是并不是这棵树上的所有果实都是长在叶片上的,只有这个枝干上结的果实是叶籽银杏,就是织女洞附近无生殿上方弯的很漂亮的一枝,这些果实约占这棵树的20%,而这枝正好是冲着织女洞的方向,也许这是老树为牛郎织女的爱情做的一个见证吧。这里还有一汪清泉,传说是王母娘娘留下的泪珠,被人们津津乐道。在此处殷红的樱桃也被赋予了一个浪漫的名字,被叫做爱情果。
三、山西省和顺县
山西和顺是地处太行山之巅的一山区小县,因为一个优美的民间传说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长久占有一席之地。此前,和顺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后来又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春天再次被山西文化部门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
在和顺当地乡间,一直传承着许多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古老地名与景物名称。诸如牛郎洞、金牛洞、喜鹊山、南天门、天河池等与故事主人翁相对应的地名,一段段优美的故事被当地百姓传诵着。
和顺县牛郎织女传说和文化是一份难得的宝贵人文资源,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聪明的和顺人正在凭借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此间整体形象,增强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
和顺县加快传统文化资源的抢救、开发与利用,唱响“牛郎织女”文化品牌。由省城晋剧名家主演的新编晋剧《鹊桥会》今夜开始在山西省演艺中心演出。在和顺城乡,“民间剪纸作品展”、“民间布艺绒画中药画展览”、“民间手工艺品展”等相继举办,一批包括牛郎织女、华夏圣母、凤台小戏、五谷画、剪纸、刺绣等人文历史、典故传说和民间艺术,被当地的能工巧匠展露出来。
“七夕”来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而这故事的起源地正是山西,是山西省晋中地区的和顺县,这里是牛郎织女浪漫爱情故事发生、发展的重要地域(并非说是唯一的地域),是七夕风俗传承与发展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地域。和顺县的南天池与牛郎峪不到10平方公里的境域中至今保留着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景物20处之多,从地名来看,天河梁、牛郎峪、南天池与磨子峪(簪峪)是地方志中早有记载的地名或村名,其余地名及相关景物名称均长期流行于民间,如今能见到的有牛郎沟、牛郎洞、天河池、牛郎庙、织女庙、南天门、金牛洞、老牛口、牛头山、相思背、喜鹊山、八仙洞、哪吒塔、驴打滚等等,还有如今已毁圮无踪的王母娘娘庙、李天王塔、磨簪石等。村民世代传承着生动鲜活的牛郎织女故事和七夕风俗活动,其整体环境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情节十分融洽和谐。经有关专家多次实地考察,2006年12月13日,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正式命名和顺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2008年6月7日,国务院以国发(2008)19号文件将和顺县“牛郎织女爱情传说”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源于这样的故事,山西民间习惯称七夕节为“天河配”。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时,山西民间还曾保留着扎像贺节的风俗,人们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表示牛郎织女相会,在像前供献瓜果桃李以示祝贺。
七夕节里,民间流行姑娘媳妇向织女讨教手艺的活动,称为“乞巧”。山西南部民间习惯用当年的新麦秸编成一座桥,配饰以牛郎、织女、老牛、男孩与女孩、喜鹊等形象置放案头;或用彩色纸剪成上述景物贴在墙上,向织女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并列手中,用一根彩色线穿针孔,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曲沃县盛行男女孩童以星星草投放水中乞巧。晋北民间百姓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任灰尘飘落,晚上盆水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姑娘媳妇把绣花针涂油之后轻轻放置水面,能使针浮水面者便认为乞得了巧。晋西北一些地方人们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在阳光下经过水的折射,水底倒影会显示各种形状,或蜈蚣或水蛇,或猪狗或鸡鸭,倒影愈丰富逼真就意味乞巧愈多。长治一带的女孩,七夕节前一天要逮一只吐丝的蜘蛛圈在盒子里,第二天观察其结网疏密状况,网愈密则认为乞巧越多。
在山西,男孩也要在七夕节向牛郎讨教耕耘本领。晋南一些地方,青年男子七夕节在木板或石板上覆土,上作茅屋小景,屋旁田地中种粟生苗,称为“谷板”。晋中、晋北流行将小麦或豆类浸水生芽,七夕节用彩线缠芽,谓之“种生”。晋西北牧童要为耕牛编戴花环,称之“为老牛过生日”。
山西境内七夕前后多降雨,民间把七夕节看成是“下雨天”,称织女渡河会牛郎,悲喜交加,禁不住泪如泉涌,泪落人间,便是雨水,遂有“七七不出门,出门被雨淋”之谚。此日,少女们有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习俗,据说老年人见了便双目清亮、头脑不昏。山西旧时讲究七夕看天河预测米价,七夕天河昏暗则米价涨,天河明亮则米价贱,民间有“天河目米价,太乙照时康”之说。现代的七夕节,山西民间已没有那么多讲究,只是在姑娘媳妇中间还流行着一些乞巧活动;不少地方仍保留着制作“巧食”的习惯,用白面或糕面加糖、油,做成各种食品;还有一些地方家家吃西瓜,并在西瓜上镂刻图案花纹,称之“花瓜”,这些习惯都是七夕风俗的遗存。
中国牛郎织女的故乡---江苏太仓市南码头,至今还在织女庙就可见证这一切。
四、湖北省郧西县
湖北省郧西县中部,有一条由北朝南的蜿蜒河流,叫天河。天河是郧西境内的第三大河流,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叫天河的河流,它在世界地图上独享“天河”之名,郧西的天河,流淌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古老天河在郧西,七夕传说源于天河。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也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这个传说始终和七夕节相连,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天河鹊桥相会之时,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天河发源于秦岭东南部陕西照川,全长69公里,是汉水的重要的支流之一,流经郧西62.7公里。天河东边是杨家河、归仙河,西边是美女河、仙河,正好与天象相对。而天河边的石公公、石婆婆、悬鼓观、天池庵等景点却都与星象图相反,说明了郧西人对冲破天河阻隔的期盼。有天河,就有牛郎织女的传说,就有独特的七夕民俗。在郧西,人们将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代代相传。老人时时告诫后辈:男儿要像牛郎一样勤劳、质朴、善良、执着,女儿要像织女一样智慧、忠贞、节俭、孝顺。这条天河仿佛一下让人迷失,不知该从哪里游走。因为郧西的天河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天河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人们过“乞巧节”。那天,妇女们组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以在竞赛中提高技艺。夜幕降临,人们来到河边燃放河灯,顺河漂流的盏盏河灯,寄托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承载着人们对家庭、亲人的祈福,同时,也是在为牛郎指路以尽快与织女相会。“河灯亮,河灯明,牛郎织女喜盈盈”的民谣,在郧西县境内广为流传。
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中这段有关织女、牵牛星宿的记载,被专家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萌芽和胚胎。还有一首与织女有关的《诗经.周南·汉广》中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据史料记载,这些诗中的“汉”即指汉水,又指天汉(银河)。郧西有汉水,《郧西县志》介绍,境内有汉水。汉水沿县境穿行91.8 公里,是郧西南与陕西、本省的郧县的界河,上起陕西旬阳仙河口,下至本县河夹归仙河口鹰嘴石与郧县。“天河”是牛郎织女相会之地,郧西境内有天河,全长65公里,它发源于陕西照川,经城关、观音出天河口入汉江,是汉江的第三大支流在天河口流入汉江。对于天河的记载,目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嘉靖(1522年——1566年)《湖广郧阳府志》(薛钢纂修、吴廷举续修)中已有天河的记载:“天河,在县西一里。水出虎鸣峪山而下以达于汉,望之如天上来,故名”。郧西有天河、临汉水,而且是唯一的汉水连天河之地,有名称,也有实物。因此,仅从地名上讲,郧西与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相连紧密。
郧西的“郧”,在字典中专释地名,“陨”乃陨石,意即坠落的流星;“西”乃方向,织女星就在银河的西岸。“郧西”二字意味天上织女星落在郧西,织女与牛郎相亲相爱。郧西境内的天河,不仅在河名上与牛郎织女故事中的天河吻合,而且与天河流域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天河流域,郧西县城东南边的石门湾山上有尊貌似女像的山石被称作“石婆婆”,在西北部的华盖山上也有座似男人像的山峰被称作“石公公”。
郧西人祖祖辈辈都认为这两块山石是牛郎、织女的化身。在天河上游的河中间有块兀立的巨石叫“金钗石”,传说是王母娘娘拔簪划天河时遗落在此的金簪化石。郧西县城西部的悬鼓公园里还有一个如“悬鼓”的山石,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石头,也有传说是织女下凡洗浴时放置衣服的仙石。天河东面有一座海拔1069米的娘娘山,山顶的娘娘庙里供奉着王母娘娘的神像。悬鼓观东北方向的石梯子山上有一座尼姑庵,叫“天池庵”。以前,这里是香火旺盛的地方。一边是观一边是庵,一边是女一边是男。经考证,是淳朴的郧西人为了纪念牛郎、织女而修建的。“要吃大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郧西是美女之乡。郧西女子的俊美、心善、手巧是人们公认的。专家认为,牛郎织女确有其原型,后演变成了神话故事。
传统民间艺术有哪些
传统民间艺术有哪些
传统民间艺术有哪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今传承下来许多民间艺术,这些艺术形式都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绚丽夺目的艺术瑰宝, 它们是前人才能与技艺的结晶,不断发挥出新的光芒,接下来具体了解一下传统民间艺术有哪些?
传统民间艺术有哪些1
1、琴棋书画
在中国古代,弹琴(古琴)、弈棋(围棋)、书法(毛笔)、绘画(国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合称琴棋书画。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围棋是由中国首创,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水墨画也是中国独有。
所以,琴棋书画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
2、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的起源历史悠久。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3、皮影戏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民间剪纸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5、泥塑艺术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
中国泥塑艺术最著名的有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敦煌石窟彩塑等。如今,泥塑艺术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
6、编织工艺(中国结)
编织工艺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辽代已有了精美的编织生活用品。
清代以后更是遍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其编织用材多种多样,有柳条编、藤条编、高粱杆编、草编、竹编、绳编、金属编等。
其实,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是一种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
7、木偶
木偶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
木偶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
如今,木偶戏的类别也很丰富,有辽西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邵阳布袋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临高人偶戏等分支。
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
8、杂技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杂技就已经萌芽。
汉代是中国杂技的形成和成长期,汉代角抵戏迅速充实内容,增加品种,提高技艺,终于在东汉时代形成了一种以杂技艺术为中心汇集各种表演艺术于一堂的新品种——“百戏”体系。
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内向性,每一种技艺都是代代相传。同时还有地域性,如中国北部的河北省吴桥县就是有名的杂技之乡。
杂技艺人尊师重艺,对先辈传下来的技艺,总是千方百计的保存下来,传递下去。
传统民间艺术有哪些2
首先,歌剧
中国歌剧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组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舞台艺术风格。汉唐宋金以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戏曲艺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表演艺术等组成,约360种。它的特点是很多艺术形式通过一个标准聚合在一起,各自的个性体现在共性上。
中国戏曲、希腊悲剧喜剧、印度梵天戏曲被称为世界三大古代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以五大剧种为核心的中国戏曲百花园。
二.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皮影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动物皮或纸板制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的时候,艺人们在白幕后面,一边操纵着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故事,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器,很有地方风味。它的流行范围极其广泛,由于不同地方表演的声音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老北京人称之为驴皮影戏。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盛于汉唐宋,盛于清代,元代传入西亚、欧洲。
三.泥塑艺术
泥塑是中国一种古老而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土为原料,手工揉捏成型。或者平淡或者多彩,以人和动物为主。
泥塑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人类发展史上,泥塑一直伴随着生命不断传承,以粘土为原料,从陶制器皿、陶制雕像到儿童玩具,从未间断。制作工艺被称为“三分雕、七分彩”,有天津“泥人张”彩塑、无锡彩塑、敦煌莫高窟泥塑之分。泥塑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民间艺术。它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珍惜。
四.木偶
木偶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布袋戏是艺术家操作布袋戏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中国布袋戏兴起于汉代。
现在的布袋戏种类很多,有辽西布袋戏,漳州布袋戏,泉州布袋戏,晋江布袋戏,邵阳布袋戏,高州布袋戏,潮州铁制布袋戏,川北布袋戏,石阡布袋戏,阳堤布袋戏,泰顺瑶法布袋戏,临高布袋戏。就表演形式而言,可归纳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毛木偶五种。
传统民间艺术有哪些3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1、琴棋书画
现在我们已经很少有人精通琴棋书画了,但是在古代的时候,这是每一个大家闺秀都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琴棋书画的琴代表古琴,棋代表围棋,书代表书法,画代表水墨画,每一项都可以体现我们国家的历史非常悠久。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2、戏曲
戏曲的种类非常多,比较出名的有京剧、越剧、湘剧、秦腔、评剧、汉剧、闽剧、昆曲、黄梅戏以及花鼓戏等等,特别是京剧,至今为止都是非常流行的。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3、皮影戏
皮影戏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起源于陕西,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动影画艺术,有很多人都说,现在的电源就是采用这个思路。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4、泥塑艺术
泥塑艺术是采用泥土为基本材料,捏成喜欢的形状,可以是人物,或者是动物。我们国家的泥塑艺术历史非常悠久,中国著名的泥塑艺术代表有天津泥人张、敦煌石窟彩塑等等。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5、剪纸
剪纸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历史悠久,而且不受地区限制,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前人们的生活还没有这么丰富,剪纸就是民众的一大消遣,人们通过剪纸传达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内涵。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6、木偶
木偶戏的种类很多,根据演出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提线木偶戏、布袋木偶戏、药发木偶戏以及铁枝木偶戏等等,历史非常悠久,而且遍布全国各个地方,比如漳州、全收、潮州、川北以及辽西等地的木偶戏至今为止,都是非常出名的。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6、编织工艺
编织工艺在现在也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一项民间艺术,早在清代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普遍了,而且种类非常多,有柳条编、高粱杆编、竹编、金属编等等。特别是中国结,造型非常独特,代表性非常强,毫不夸张的说,有来过中国的人都会知道中国结。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8、杂技
杂技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早在石器时代的时候已经有了,在汉代的时候开始流行起来。中国的杂技大多都是代代相传的,有的甚至有传女不传男之说,练杂技是非常辛苦的,所有练杂技的人都非常尊师重道,对祖先传承下来的手艺,再辛苦都要传递下去。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9、风筝
风筝是现代人很喜欢的一种消遣方式,放风筝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有很多地方还有风筝节。最早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后来通过鲁班改版以后才成了现在的多线风筝。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10、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在很多地方都还是非常流行的,因为以前的古人认为舞龙舞狮可以起到驱邪避鬼的作用,所以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用这项艺术来助兴。这项民间艺术至今为止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也是保留得最好的一项民间艺术。
中国的民间艺术有那些?
1、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始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张明山。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风格,其作品取材广泛,塑造人物生动,塑与绘的结合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其艺术地位获得国际认可。泥人张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成为我国泥塑艺术的又一个高峰。
2、毛猴孙
“北京毛猴” 又名“中国蝉蜕”,这毛猴周身的东西全是中药。它的四肢是用蝉蜕的四肢做成的,身体是另一味中药--辛夷,也就是玉兰花在秋天里形成的花骨朵。北京孙家当列首位,但传人鲜见踪影。
3、面人汤
“面人汤”艺术以家族式传承为主,兼有师徒传承。汤子博以深厚的国学和艺术功底,博采众长,确立了“面人汤”面塑流派的地位。第二代传人汤夙国的作品很好地继承发展了“面人汤”艺术,使之发扬光大,实现了面塑从民间步入高雅艺术殿堂的跨越。
4、剪纸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纸发明之前,人们就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5、染织绣
染织绣类的民间艺术实际上包括了印染、手工纺织、刺绣、织锦、缂丝等几大类别。
印染是民间服饰和日常居室装饰密切相关的工艺品,主要有蜡染、扎染、蓝印花布、彩印画布等,主要用在服装、帽子、被褥、床饰、门帘、包袱布等方面,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布艺。
猜您喜欢
- 电脑apk文件怎么打开2022/05/31
- 鲁大师官网怎么下载安装鲁大师..2022/09/20
- 14寸笔记本电脑推荐20212021/11/16
- 电子邮件地址怎么写格式2022/07/04
- 黑苹果安装教程的详细介绍..2022/02/08
- b75主板可以支持nvme协议吗2022/03/13
相关推荐
- pdf怎么转换成word操作步骤 2022-08-31
- 网络机顶盒刷机连不上电脑怎么办?(网.. 2023-02-06
- 联想拯救者开机启动项快捷键是什么的.. 2022-03-08
- 华为笔记本2022年新款matebook14怎么.. 2022-06-02
- 星空壁纸怎么设置锁屏壁纸.. 2022-09-18
- 怎么取消主板开机动画的步骤教程.. 2021-10-15